2022-09-01 22:11:00
基金答疑栏目每期精选热门基金问题,解答基民最关心的投资疑问。如果你对基金投资也有疑惑,欢迎评论区留言~
问题一:什么样的基金才算“均衡配置”?
关于“均衡配置”的定义,大家可能都有所不同。有人认为是行业的均衡,有人认为是风格的均衡。综合来看,其实是所持有标的的风险源的多样化,也就是说,它们不要因为同样的事情涨、也不要因为同样的事情跌。
当然,这个我们所指的同样的事,其实是一个事前的因果相关,事前他们不会因为同样的事情涨跌。至于在风格暴露、在风险因子的暴露上,其实没必要那么精准。
如果是一个自下而上研究型的基金经理,毫无疑问,风险源多样、或者标的的多样化对于个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但这个更高的要求并不会带来显著的长期超额收益。因为如果你选择在一个行业里深耕,长期创造的阿尔法肯定也是不错的,但是这样的做法对于整个组合而言,它的锐度就太高了,整个组合的净值波动可能会偏大。另外,关于选择专注于某几个行业还是选择分散配置,也和基金经理的选股偏好相关。
问题二:基金重仓股,多久更新更靠谱?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能够一概而论,更新频率的高低并不决定一个基金经理水平的好坏。但是更新频率可以作为大家观测一个基金经理是否言行一致的重要观察指标。
给大家举个例子,如果你关心的基金经理是一个擅长趋势投资或者擅长做板块轮动、做企业热点的管理人,那他的重仓股更新频率天然就会偏高一些。但如果像价值型的管理人,那么重仓股的变化频率就会比较低。
你会发现,重仓股变化频率高低并不重要,匹配才重要。
基金经理选股的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它中长期的护城河;或者说竞争优势要特别明确且可维持的。那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只要不是价格出现较大的上涨,通常是并不会卖出的。
就算持有基金的重仓股突然遭遇利空事件,其实我觉得大家对于这个问题不必过分担忧。我们其实是把钱交给基金经理,基金经理作为一个更专业的投资者,在他的框架里是永远要面临着所持有标的发生可能会面临意外利空的情况。所以说在他的框架里,是有应对措施的。
那么既然他作为专业的投资人有他自己的判断,我觉得把这个决定权交给基金经理可能比交给并不是专业投资者的普通投资者而言更加可靠。所以普通投资者可以研究基金经理的重仓股,但是这样的研究是用来理解投资经理的投资理念以及他言行是否一致,而不是作为买卖基金的抉择依据。
问题三:基金经理晒定投,基民可以抄作业吗?
近期不少细心的投资者发现,多家公募的基金经理先后公布了自己的定投计划。
跟着基金经理开启定投就能吃到肉、现在就是入场的好时机?别急,让我们先梳理这份样板作业的核心信号。
先做排除法,开启定投这个举动,一定不是精准抄底的信号。因为如果能准确判断市场很快会触底回升,显然在低点选择“一把买入”是更优的策略。
事实上,定投是在不做最低点预测的前提下,通过分散每次买入的价格从而摊薄成本,缓释追涨杀跌的冲动。与其说它是低点买入的信号,不如说它是投资纪律的落地。
虽然低买高卖的道理谁都明白,但现实生活中,往往市场越是便宜的时候,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反而越是不敢出手。我们无法估计市场磨底的时间究竟有多长,但定投这种投资纪律的存在,却能帮助我们克服人性(在不那么舒服的状态下保持动作不变形),在底部积累足够多的筹码,为画出微笑曲线做好准备。
定投的本质是用耐心守住小概率的高光时刻。
我的同事曾经做过这个统计,自2007年到今年4月底的3000多个交易日中,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总收益率是337.37%。但如果错过了日涨幅前1%的交易日,那么上述收益将变成-12.07%。
数据统计时间为2007年1月4日-2022年4月30日。过往数据不代表未来收益。
这个数据似乎在提醒我们,做投资,只要踩准那1%的高光时刻就足够了,其他99%的时间不仅鸡肋,还会拖后腿。但问题是,1%的高光时刻很是缥缈、不易抓住。
有没有办法能帮助我们守住这1%的高光时刻呢?有,在99%高光时刻以外的时间中保持耐心,确认在场,就像猎手隐藏于环境中蛰伏等待机会一样,不让1%的高光时刻从我们手中滑走。
除此之外,投资用闲钱,量力而行更笃定。
声明:文章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所提及个股、基金仅用于文章的分析说明,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